本站全国人工客服维修电话: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可直接拨打)
近日,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戍边人的明月与故乡——《边境书》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举办。
《边境书》是由国家移民局警察吴振根据自己在边境工作期间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本书共分为三辑。分别是“我安静地向边境走去”“我爱这潮水般的幻灭和希望”“如此渺小的丰碑”。这些诗作紧扣边疆守护者的生活,深情抒写了戍边人的思考与情怀。
作家雷平阳为本书所写的序言中谈道:“言及边塞诗歌,多数人怅望西北——除了西北,古代汉语诗歌的‘正统’谱系中似乎也不再有一片边地能够供养铁马秋风、热血明月的边塞诗人了。多年来我一直沉迷于云南地方史志、野史和各类民族史诗研究,有意或无意,竟然发现了不少‘边塞诗人’的身影。”
吴振就是诸多这个时代的“边塞诗人”之一。
他所服役于今天的云南瑞丽——中国最南端的边境。雷平阳认为,吴振的诗歌写作,承袭了当代云南军旅诗歌的写作传统,在确认和礼赞军旅身份、职责和使命的同时,其诗歌的语境、审美、别趣,无一不黏附于神性的云南这一块土地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写作策源地。“那儿有足够的热血维护符号学的尊严,同时也因为有景喊村、石老虎坡、谢里山、中山、贺哈、狮子山、芒海,以及无人的密林、无神的悬崖、无底的孤独,语言要诞生,思想要发生,诗歌要产生,吴振才得以从自己的身体中拿出一个肉身成道的诗人来。”
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立云认为吴振的诗葳蕤、漫漶,勇毅、孤绝……渲染、铺排,形成断崖和天堑般的强烈反差,奥秘在于他是从这土地里长出来的,又继续在顽强地生存着,战斗着,带着这片土地的野性、天性和神性。
如《献词》中,吴振写:“ 一场大雨降临,风起怒江/黑白交错的卷幕,映着空旷的人间和群山/人生苦短,别说德宏酒烈/十年青衣斗笠,像一道闪电/这星辰大海下的牢笼,肉身是边界。”
《白露花垭口》中,吴振写道:“要克制,此去边境千里,跋山涉水/要放松,保持漂亮的姿势,一路往上奔跑/如果累了,就选一朵云坐下,看干净的风景/界碑太近,要说干净的话,山河无恙或者乾坤朗朗……”
《诗刊》副主编霍俊明认为,吴振将时空褶皱打开并转化为边境、界碑、闪电、风暴以及共时性的幽微命运,在松弛、隐忍、朴素的语调中他重塑了自我与万物以及精神渊薮的辩难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词与献词。
首发仪式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谈道,吴振的诗歌,高扬了英雄气概和国家情怀,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更具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政治委员吴勇军在致辞中谈到,云南边检总站始终延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用先进文化英雄文化、法治文化纪律文化激励人、教育人、感染人,培养了以吴振为代表的“云岭雄关作家群”,创作了诸如《边境书》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吴振同志来自边境一线,戍边17年,他用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新时代云南边检人的家国情怀和忠诚担当。
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认为边塞诗歌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血与火的淬炼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国家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共同体。《边境书》的诞生是新边塞诗歌这一领域的新成果。
研讨会现场
在作品研讨环节,诗人、评论家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诗刊》原总编叶延滨,鲁迅文学奖得主《解放军文艺》原主编刘立云,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路文彬,国家移民管理局干部人事司司长、全国移民管理文联主席孙鸿滨,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国家移民管理局常备力量第一总队政治委员聂虹影等分别对《边境书》的文学价值、创作特色、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呼吁更多像《边境书》这样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能够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