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全国人工客服维修电话: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可直接拨打)
这一次,石宇奇没有再让支持他的中国观众“提心吊胆”。
12月15日晚对阵丹麦名将安东森,石宇奇以21比18、21比14的比分直落两局斩获胜利,时隔六年,再度捧起了年终总决赛的男单冠军奖杯。
巴黎奥运会无缘四强后,石宇奇肉眼可见地陷入了低迷——赛场上不仅战绩不佳,身体状态也明显遭遇问题,但这位国羽男单的中流砥柱,没有被击垮。
用一枚含金量十足的年终总决赛金牌,他宣告了“冠军石宇奇”的回归。奔向下一届奥运,石宇奇仍在拼搏。
石宇奇手捧奖杯。
“一场普通的比赛”
来自丹麦的安东森世界排名第2,石宇奇则是世界排名第1,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顶峰对决”。
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中,此前8次与安东森交手获胜5次的石宇奇没有给对手机会,两局都是率先取得领先,两局都压制住了对手的反扑,就此零封问鼎。
对于石宇奇和中国观众来说,年终总决赛的男单冠军都已经是久违了——上一次有中国选手摘得这项冠军还是在2018年,彼时登顶的正是石宇奇。
如今整整6年之后,石宇奇又拿回了这个沉甸甸的冠军。“真的是有点想不到。”石宇奇自己也忍不住感慨,“这个比赛的含金量还是很高,能拿到冠军挺不容易的。”
虽然接受现场主持人采访时,石宇奇说自己把这场决赛看作是“一场普通的比赛”,但赛场上他的表现却显露了内心难以掩藏的激动——头一个赛点就兑现后,他扔掉球拍,双手握拳,随即走向教练拥抱庆祝。
接着,他不仅给现场观众送出了羽毛球和球拍,连身上的球衣也毫不犹豫地脱下扔上了看台。
对于石宇奇来说,这场年终总决赛之旅的确堪称完美。小组赛阶段,他就连克印尼名将乔纳坦、泰国名将昆拉武特两名强敌,提前锁定小组第一出线。
随后的半决赛,他又直落两局中国台北老将周天成。最终的决赛场上,他仍然没有让对手拿走一局。
继去年之后,石宇奇连续闯进年终总决赛的决赛,这让他自己都有点意外。而最终,他把这份惊喜延续到了最后,也用最完美的方式为2024赛季成功收官。
石宇奇时隔6年再度在年终总决赛夺冠。
走出巴黎奥运会的失利
用“惊喜”来形容这个年终总决赛冠军,绝对不是夸张。事实上,这还是石宇奇在巴黎奥运会之后头一次重返巡回赛决赛场。
巴黎奥运会上,备受国羽观众期待的石宇奇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两局脆败于泰国选手昆拉武特,此后一段时间,遭遇打击的石宇奇似乎迟迟难以找回状态。
日本公开赛止步4强、韩国公开赛止步8强、中国公开赛止步16强……石宇奇的低迷让许多球迷都颇为担忧。11月下旬的中国大师赛,石宇奇又一次被挡在决赛门外。
连续的无缘冠军争夺,让石宇奇自己也少了些心气。甚至就在这次年终总决赛的小组赛阶段,连胜后的他还拿自己打趣,“我应该很快就没了吧。”
但不断用语言给自己减压的石宇奇,并没有真的从内心放弃对冠军的追逐。
“我们两人在心理层面都很重视这场比赛。”分析这场争冠战,石宇奇直言没有人希望输,“两个人的精力都非常集中,出球都是很谨慎的状态,怕对方抓网前,所以失误也不少。”
而这一整届年终总决赛,对他而言仿佛一个完整的“训赛周期”,“小组赛就是冬训,半决赛就是试验,最后决赛是大考。”石宇奇笑言。
“时隔6年再次拿到冠军,其实没有太多的想法。自己几次参加年终总决赛一直都在去拼,包括这次小组赛和昨天都遇到强敌比较困难,如今拿到冠军,对于今年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石宇奇握拳庆祝胜利。
赛场上继续发光
其实,正像石宇奇所说,以他巴黎奥运会之后的身体和竞技状态,想要在代表世界最强水平的年终总决赛赛场突出重围,谈何容易。
就在半个月前,他还在全国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的比赛中突发身体不适,被担架抬出场外入院,事后他披露是由肠胃炎高烧引发。而在年终总决赛前一段时间,他的训练也并不系统。
奥运会表现不佳的打击,加上一段时间以来的低迷状态,连续作战的石宇奇直言自己有时会觉得有些迷茫。
“虽然感觉自己应该去打球,但是在球场上,自己就像是灵魂出窍一样。”他坦诚地揭示了自己的心态,“感觉就是在单纯‘打工’,没看到任何希望,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去打。”
“一个人没有目标的话,肯定是很难进行下去的。”但心态的问题,他并没有听之任之,而是在教练团队的帮助下,积极进行调整和改善。
“(今年)虽然有一些重要的比赛没有打好,但是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怎样调整和找回自己,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能够为了这么多支持我的人在场上去奉献价值,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这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事实上在奥运会之后,石宇奇就曾表达过对自己的期待——相信这只是一段人生的过程,不仅仅以这次奥运会来定义自己,继续再来过。如今,他正努力把这份期待变成现实。
“尝试继续去打,(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就放松一段时间,再慢慢把心态调整过来继续努力。”展望未来,石宇奇说自己还想继续闪亮,“小发一点光”,“控制好自己的训练量,更有针对性地去训练。然后在赛场上争取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