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对“超常规”政策的提法,不必过度演绎

本站全国人工客服维修电话: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可直接拨打)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稿发布后,第一时间有大量的解读涌现,分析都比较精彩。在当前时间点上,各方最关注的是宏观政策的一些基本提法。对此可以进行一些深入分析,把握政策的脉络和考量,推动政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首先,宏观政策力度是空前的。看宏观政策,除了看一些新词,更要看政策及其方法的组合。这几天的解读,很多都是围绕 " 更加积极 "" 适度宽松 " 等词展开。这个视角并没有错,因为新词往往代表新的精神,何况这一次财政货币政策的表述,从技术性角度看,可以说是会议最大的亮点。但在认识宏观政策上,还需要从更综合的视角切入。" 更加积极有为 " 是宏观政策的总体表述,然后才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政策的推进方式等。尽管有的词过去用过,但这种不吝叠加的组合提法是首次使用。这意味着,这一次从一揽子增量政策到明年的宏观政策,在政策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上,可以用 " 空前 " 来形容,在宏观调控史上也是一次里程碑。

其次,宏观调控的基调首次变为了六句话的组合。过去或只说 " 稳中求进 ",或是两到三句的组合,这次的表述意味着下一步面对复杂局面,在指导方法上要更加讲求平衡。其中的两两组合均有特定含义,"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在今年继续沿用这一 " 进 " 和 " 稳 " 的关系,本身就是最清晰的指向;" 守正创新、先立后破 ",是因为今年的 " 立 " 和 " 破 " 中加入了落实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需要更好把握 " 变 " 和 " 不变 " 的界限;" 系统集成、协同配合 ",则意味着会增强工作的综合性、系统性,特别是在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上,会继续推进已经连续开展两年的评估工作,防止一些收缩性政策干扰经济工作大局。特别是这次强调政策协调配合时,专门将 " 监管 " 纳入,这是过去没有过的,其含义不言而喻。

第三,对 " 超常规 " 的提法不必过度演绎。12 月 9 日的会议新闻稿上出现的 "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从写材料的角度分析,这是一个比较浓缩的概括性提法。而 12 月 12 日的会议新闻稿中则没有这一提法,于是各方有了许多猜测。由于新闻稿本身就是压缩版本,有些话在新闻稿上没有,不一定等于会议没有讲。这次宏观政策已经足够用力,在经济会议新闻稿中已经也展开进行了阐述,没再出现 " 超常规 " 这一句,并不意味着政策力度和政策基调的变化,对此没有必要过度遐想、过度演绎。当然,考虑到明年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在贸易等领域不排除会有一些 " 超常规 " 的情形出现,在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宏观政策需要留好应对的后手和操作的空间,有些招不一定着急出。引而不发,也同样是一种政策艺术。

第四,"X 万亿 " 和 "X%",该有的都会有。最近一段时间,围绕明年宏观政策具体规模力度的 " 小作文 " 又多起来。" 小作文 " 并不必然不靠谱,有些预测和推断有一定的科学性,有的也反映了市场的某种期盼,关键看是不是客观分析。我们也注意到会前外媒一些评论,有的故意抛出所谓 " 没有重大刺激 " 的观点,试图把各方注意力的焦点吸引到数字规模上,把判断宏观政策的标准等同于数字游戏,这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把戏,很多分析人士就吃这一套。需要提醒的是,有关方面在两个月前就已经明确说 " 统筹今明两年政策衔接和工作衔接 ",这意味着一揽子增量政策不是到此为止,明年同样会有 " 增量 ",对 "X 万亿 " 和 "X%" 是可以有期待的。只是我们的程序比较规范,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稿中不会出现数字,有些谜底需要到明年 3 月的全国 " 两会 " 上才能揭晓。考虑到多数机构和企业确定年度策略的时间节点都是在年底年初,我们也建议,与其让各方去 " 猜 ",不如提前主动释放一些信号,让市场在确定策略的时候有更靠谱的依据,这不会影响宏观调控的灵活性。

第五,更加注重预期管理是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央近年来高度重视预期管理,在 2022 年经济会上便已经提出 " 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以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宏观调控与舆论间经历了罕见的紧密互动,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 " 预热 " 的政治局会新闻稿,这次释放的信号比往年多,本身就为会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氛围。看待 " 稳住楼市股市 "" 提高财政赤字率 "" 适时降准降息 " 这样的话,不仅要看政策本身的含义,更要认识到,这是政策语言的一大突破,意味着今后政策层可能会采取更加直接清晰的方式、用更加鲜活明确的语言释放信号。建议今后要把预期管理放到宏观经济治理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民生政策,在政策力度、发布节点、宣讲方式上,都应该围着预期来,让政策从前端到后端都能精准地 " 踩点 ",这样才能让政策更好落地、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六,还有更多的政策信息正在路上,各方可以保持耐心。不到 5000 字的新闻稿只是一个内容概要和指引性要求,接下去,还会有很多具体的政策根据中央部署陆续出台。如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出台、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及其基础性制度、促进生育政策等,都是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近期各方可以重点关注中央财办对经济工作会的解读,这是最权威的信息渠道,也可以关注各部门对落实经济工作会的表态,同样会释放很多信息。比如,每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中央财办和相关部门都会去讲一讲,是可以加以关注的。在分辨各种信息时,要注意信息来源和渠道,对一些耸人听闻的观点可以不着急相信、不着急转发,让子弹飞一会儿,避免轻易被带了节奏。

作者:董煜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