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一图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五大政策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解读

本站全国人工客服维修电话: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可直接拨打)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新华社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 12 月 11 日至 12 日在北京举行。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未来一年经济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并提出重点工作要求,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为经济工作定下了主基调。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新信号,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行了梳理和解读。

(数据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开资料梳理)

1、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对于 2024 年经济增长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此前政治局会议表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对于明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会议给出定性目标: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而 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体现相关表述。

" 此次会议工作总基调较为罕见地提出了明年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解读称,明确提出 " 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放到了更加优先的位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2025 年是 " 十四五 " 规划的收官之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意义十分重大。建议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 5% 左右,这是预期引导,也是信心表达,非常重要。因为我国已经确立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也就是人均 GDP 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需要从 2020 年到 2035 年的 15 年里年均增速达到 4.72%。如果明年能够明确 5% 左右的增长,这样有利于 " 十四五 " 经济增速维持在 5% 左右的水平,也能够为以后留下更多的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表示,2025 年经济增速预计仍会定在 5.0% 左右。首先,因为我国在 2035 年实现人均 GDP 翻番的目标,隐含要求是年均增长率不低于 4.6%。其二,目前需要提振信心与预期。其三,经济增长目标作为政策指挥棒,方便调动资源保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今年的主要经济目标为:GDP 增长 5% 左右、CPI 涨幅 3%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12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 5.5% 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等。

2、提高财政赤字率

对比 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会议在财政政策方面直接提出 " 提高财政赤字率 "。

事实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已经多次提到赤字率问题。10 月 12 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蓝佛安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11 月 8 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蓝佛安表示,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近年来实际赤字率最高的年份是 2023 年和 2020 年,分别为 3.8%、3.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 " 提高赤字率 ",预计 2025 年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 4.0%。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预计 2025 年财政赤字率会明显上调,赤字率可能定在 4% 或以上,是非常重要的正面信号。这意味着打破过去多年思维定式,放弃了 3% 左右的财政赤字约束,采取更强有力的逆周期政策。

章俊也表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 2025 年赤字率在 4% 以上,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财政加码的方向在传统投资和民生之外,仍将进一步加码消费和房地产领域。

会议还提到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 " 三保 " 底线。根据官方公开数据,2024 年财政赤字率按 3%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 1 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为 3.9 万亿元。结合多位专家分析,明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有望在 1.5 万亿元至 2 万亿元,专项债额度有望在 4.5 万亿元左右。

3、适时降准降息

会议提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 适度宽松 " 的货币政策改变了自 2011 年以来的定调,市场关注明年货币政策将以何种方式进行适度宽松,此次会议给出了答案:降准、降息等。不过,受制于内外部环境,实际降低力度能到多少市场有一定分歧。会议提到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按照上述多位专家预计,2025 年经济增速预计仍会定在 5.0% 左右。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结合前期的政策力度、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明年 " 适度宽松 " 的货币政策取向,判断明年有可能降低 OMO 利率 20-30bp 并引导存贷款实际利率进一步下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1.5 个百分点左右、央行净买入国债的规模将明显大于今年。" 当然,如果市场主体预期得到稳定、活力充分激发,那么明年货币政策宽松的幅度会比我们预测的小一些。"

" 财政金融配合将成为明年宏观政策组合的主旋律,央行将借助买卖国债、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工具支持财政政策发力,通过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支持产业政策发力。" 明明认为。

短期来看,目前市场在等待新一轮降准何时落地。此前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 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0.25-0.5 个百分点 "。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提到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此内容与 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基本相同。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提出此要求,此前为 " 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这体现了货币政策对物价的重视。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403.45 万亿元,同比增长 7.8%;广义货币(M2)余额 309.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7.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 GDP 增速为同比增长 4.8%;前 11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 0.3%。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金融 " 挤水分 " 效应减弱后,明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此外,会议还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宏观审慎方面,央行已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明确了建立健全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素。潘功胜此前在 2024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将立足宏观视角,着力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运行,及时加强逆周期调节,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

助力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央行已经推出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操作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但实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4、大力提振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了明年的九大重点任务,并将 "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 列为首位,去年会议将 "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 列为第二位,位居 "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之后。

明明表示," 三驾马车 " 中,消费是明年的重要政策抓手。2024 年年初以来,消费在重要会议通稿中的位置有所前移,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放在科技创新之前,其中提振消费放在提高投资之前,体现国家层面对消费需求的重视。

" 这意味着 2025 年要把提振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从而与以往逆周期调节往往更多偏向投资有所不同。这显示明年各项宏观政策将向提振消费集中用力,推动居民消费加速增长。明年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也会显著加码,不排除设立定向支持工具的可能;各级各部门会更加注重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场景,重点支持文娱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长点。" 王青认为。会议还提到,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 两新 " 是今年大力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之一。11 月 19 日,国家发改委表示," 两新 " 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推动各方面出台实施细则近 300 项,持续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努力以 " 两新 " 政策激发品质新生活、产业新动能、市场新活力。

此次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 " 两新 " 政策,明明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可能通过提升额度、拓宽使用范围等方式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此前表示," 两新 " 政策下一步安排,一方面将开展加力支持 " 两新 " 政策效果评估,总结延续好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将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待履行相关程序后适时公开发布,持续以 " 两新 " 政策推动群众受益、企业获利、经济向好。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二级调研员宋英杰此前也表示,提前谋划明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接续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并持续完善汽车相关政策,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

5、地方债务未列入重点领域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具体点名了房地产、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非法金融活动。而去年的会议指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11 月 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

蓝佛安解读称,安排 6 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党中央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确保经济财政平稳运行,以及地方政府化债实际等多种因素,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6 万亿元债务限额,分三年安排,2024 — 2026 年每年 2 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从 2024 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 8000 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 4 万亿元。2029 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 2 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 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 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 14.3 万亿元大幅降至 2.3 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 2.86 万亿元减为 4600 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我们估算了一下,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 蓝佛安认为。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认为,作为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 " 重头戏 ",11 月 8 日人大常委会公布的 "6+4+2" 化债方案,是一揽子、综合性的 " 组合拳 ",力度大、靶向准、思路新,将有力推动地方债务化解。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化债缓解了地方政府的流动性风险,但化债仍未结束,部分区域仍面临付息压力和 " 三保 " 压力。要充分利用时间窗口构建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核心是建立债务和资本预算、提高中央事权和支出比重。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